“世界这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一潮语鼓动中国,刺激旅游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。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信息,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0.24亿人次,同比增长9.9%;国内旅游消费1.65万亿元,增长14.5%。其中,尤其以出境游增长为甚。
传统旅游境况堪忧
庞大的旅游大军,昭示着中国旅游业的勃勃生机。但是,繁华的背后,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国传统旅游悄然走入困境:
一、幻景宣传惹人醉
依稀记得,去年源自Arquitetura Sustentável网站的照片刷屏朋友圈,一条《世界著名景点原来是这样(再也不相信照片了)》的帖子,带大家领略了世界著名景点的另一面。顿时,那些原本惊艳得无与伦比的美景,瞬间让人大跌了眼镜:纯白色大理石建筑,用玻璃、玛瑙镶嵌的泰姬陵如幻境一般,实则不远处却是垃圾泥泞地;4300多年前的英国巨型建筑——巨石阵,颇具人类未解之谜的神秘光环,实则只是迷你的弹丸之地……让人除了感叹摄影师的技术了得之外,估计也只是剩下了无限意外。
无独有偶,国内亦不乏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的“人间仙境”,一旦亲临现场,尝尽的却是别样滋味。“七十二庙宇汇于一城”的台儿庄古城,涉误导游客之嫌;更有某些景区举办地方特色小吃,竟将北京、上海、南京等地很知名的小吃,通过编故事的方式,全都说成了自个儿的,颇让人有点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”的感觉。
由此以来,传统旅游业鉴于地域、环境等方面因素的限制,致使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信息“不透明”状况。而利用了这种信息“不透明”,加之过度营销包装,就让游客在未亲临之前很难做出全面的了解与判断,“忽悠”成了再所难免。
二、景点质量难以企及门票价格
据不完全统计,中国5A级景区中门票价格大多已过百元,部分甚至超过300元;更有不少景区通过打包的方式加价,一两个5A级景点加若干不知名的小景点,以联票形式强迫向游客销售,门票价格最高可趋近500元。例如,四川绵阳市北川羌城旅游区联票是465元,金华横店梦幻谷联票为430元。黄山风景区,官方公布价格为230元,但如果加上索道缆车,整体价格达到了550元。
500元一张的景区联票,占到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%,占国民月收入比例远远高于国外的景区。用这笔钱把法国卢浮宫、美国黄石公园、印度泰姬陵、日本富士山全部都玩一遍都花不完。对此,国家旅游局也清晰地认识到,这非但不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,也不利于景区持续健康发展。因为很多时候,游客花费了这笔钱购买门票之后,并不能充分感受到这些景点的历史与文化。长此以往,性价比失衡的问题必将成为重创中国旅游及消费的一把利剑。
三、游客扎堆,寸步难行
庞大的人口基数,让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“人员过剩”。甚至在在刚刚过去的暑期长假,即便高温难耐,还是挡不住多少人的匆匆步伐。前胸贴后背,堪比世博会的火热场景依然比比皆是,山水自然、游乐园、水世界之类的景点怎一个“火”字了得。
据武陵源旅游部门8月16日统计数据显示,核心景区接待游客7月份116万人次,同比增长近32.7%。8月1日至15日近93万人次,同比增长近61.5%。而且,大部分景点还不能有效管控人流,不论是景区或游客都难以预测景点的准确人流信息,这也让游客不约而同地“撞车”,即便在一天内,也时常出现这一时段人潮涌动,那一时段则门可罗雀的情况。而这些似乎并未打击到游客雅兴,头顶烈日,熏陶于大汗淋漓的体味之中,依然还能保持轻松愉悦,那也是一种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