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6日,国际主题公园巨头迪士尼耗时5年打造的中国内地首家迪士尼将在上海正式开园。根据500公里的有效竞争半径测算,长三角及部分中部地区的主题公园都无法置身事外。在一种空前看好的市场狂热中,中国俨然成为主题公园产业新一轮的竞技场。
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“好虎”对阵“群狼”
在中国运营主题乐园竞争正变得日趋激烈,其中的两家尤为显眼。一方面是迪士尼——已在香港拥有一家主题乐园,投资55亿美元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也将于6月16正式开放;而另一面,则是亿万富豪王健林的大连万达集团——计划在未来四年中建设15个大型主题公园娱乐项目,其中首个项目刚刚启动运营。
王健林已经表示,迪士尼上海度假区这一头“好虎”架不住万达的“群狼”,认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迪士尼误读了中国市场。迪士尼则称,王健林的此番言论不值得回应。游客会最终做出他们的判断。
有着六十多年主题乐园运营经济的迪士尼,在上海乐园本月开放之后,其在全球的迪士尼度假区总数将达到六个,一些度假区拥有不止一个公园或是景点。而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则是万达集团的首个主题乐园,但该公司制定了一个宏大的计划,将在2020年前在中国进一步建造14个大型主题公园项目,并在海外建设3个。
根本停不下来行业或将进入洗牌阶段
据测算,至2020年,中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将超过5%,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将超过4.5万亿元,作为“旅游+文化+体验”的新型文化消费模式,主题公园旅游前景广阔。数据显示,2015年我国新增大型主题公园30多家,新增大型游乐设施400多台,截至2015年年底,全国大型游乐设施已达到2.04万台套。
有业内人士坦言,未来必将迎来行业大洗牌,主题公园只有做得有文化有味道,才能有市场,才能走得更远。据了解,目前除沿海地区外,内陆城市以及二三线城市也开始参与主题乐园的开发,但整体上质量参差不齐,能够保证品质的仅占少数。
究其原因是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,从内部看,主题公园所需投资大、更新及维护成本高,且目前市场同质化程度高,想要在较长时期内维持高入园率和高重游率难度较大;从外部看,迪士尼、环球影城等洋品牌纷纷“入侵”,万达、长隆、方特等本土品牌拼命追击,再加上VR(虚拟现实)等新技术的冲击,市场局势变得错综复杂。而且,还有不少企业将主题公园作为廉价拿地的工具,或者不满足于重资产行业的长投资回报期,追求短期利益,忽视主题公园产品的规划与运营。
面对国际娱乐巨头的抢滩,业内人士分析,迪士尼的入驻对包括欢乐谷、宋城等项目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。